中暑

中暑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水和电解质过多丢失、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高温是发生中暑的主要原因。体内热量不断产生,散热困难;外界高温又作用于人体,体内热量越积越多,加之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身体无法调节,最后引起中暑。

按严重程度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一、热痉挛

机制:

肌肉疲劳,体内水分流失以及钠大量流失。

症状:

是伴有疼痛的突发肌痉挛,最常影响小腿、手臂、腹部肌肉和背部。最常见于大量出汗的运动过程,或运动后的休息期间。

处置:

1.凉爽的环境中休息;

2.伸展痉挛的肌肉;

3.冰敷

4.饮用含氯化钠的食物与饮料;

二、热衰竭

机制:

炎热和潮湿的环境下,运动产热、出汗、体液和电解质丢失引起。身体不适的人,特别是那些又有呕吐和腹泻症状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

症状:

核心温度正常或偏高,清醒、精神状态正常。体温正常,出汗正常,生命体征正常。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疲劳、躁动等情况。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

处置:

1.移至凉爽的地方;

2.仰卧姿态休息;

3.脱除衣服和影响散热效果的衣物(如帽子);

4.记录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5.使用口服补液盐,渴了才喝水;

注:持续评估非常重要,不断观察精神状态,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热射病,危及生命。避免直接服用盐丸,会刺激胃肠道导致呕吐。

三、热射病

机制:

热射病是一种危机生命的热相关疾病。

因为剧烈运动产生大量的热或是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也许之前有热衰竭,或者直接恶化到了热射病的程度。

症状:

核心温度高于40.5摄氏度;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功能障碍,导致谵妄、四肢抽搐或无意识;皮肤多汗或干燥,通常是发红的,也可能是苍白的;脉搏快而微弱,血压通常减小。

体温升高和精神状态改变为鉴别热射病与其他热相关疾病的关键。

处置:

1.停止运动;

2.远离炎热环境;

3.立即剧烈冷却,冰水浸泡或蒸发冷却法;

5.呼叫急救电话或拨打120;

6.等待救援时,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反应、呼吸、脉搏、体温。

注:理想情况下,浸泡冰水为冷却冷却病人最快的方法;如果无法立即取得冷水和冰块,脱去衣服、打湿身体、盖上床单、连续吹风;如有冰袋,应置于腹股沟、腋下和颈部前外侧。

四、运动性低血钠症

机制:

又称为水中毒。血钠浓度低,一般见于长时间在炎热环境活动的人,饮水速率大于出汗速率或无法补充出汗所流失的钠。

症状:

核心温度通常正常。恶心、呕吐、眩晕、全身乏力、头痛、共济失调等。脉搏通常正常、呼吸可能正常或略高、血压正常或略微升高。

处置:

1.休息;

2.限制饮水;

3.吃含盐分的食物;

4.呼叫急救电话或拨打120;

5.吸氧。

预防:

室外活动尽量选择在一天凉快的时候进行,减少活动的强度,炎热的时候,即使适应了环境也要减少工作时间。穿着宽松的衣服,以加强空气流动。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饮酒和含咖啡因的饮料。可使用WBGT指数来评价环境的热强度。

results for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