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咬伤是全球人口发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全世界每年有5百万人被蛇咬伤,其中大部分在非洲和东南亚。
对于毒蛇咬伤,需要立刻用适当的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
狗咬每年造成数千万人受伤,儿童面临的风险最高。
遭到狗、猫、猴咬伤后,存在患狂犬病的重大健康关切。
狗咬伤最多的是儿童,特别是中大年龄的儿童。
和成人相比,儿童头部和颈部被咬伤的风险更高,
也就是说,儿童被咬伤的后果会更严重,更需要送医治疗,死亡率也更高。
避开高茎草区域;
穿防护鞋或靴子;
储藏区防啮齿动物;
移除住家附近的垃圾、木柴堆和低矮灌木;
将食品储存在可防啮齿动物的容器中,床铺应高于地面,蚊帐下沿应严实地塞到床垫底下。
要预防或限制蛇咬伤的严重后果,应培训卫生保健提供者使之了解蛇咬伤管理的知识,包括正确使用和管理抗蛇毒血清。
应使社区特别是儿童了解犬类咬伤和猫类抓咬伤的风险和预防方法,
如躲开流浪狗,以及不要让孩子在没有看护的情况下和任何犬只在一起。
应培训卫生保健提供者正确处置狗咬伤。
卫生当局和决策者应确保针对犬类进行狂犬病控制,
确保为潜在狂犬病暴露者提供狂犬病疫苗,并建立数据收集体系进一步记录该问题的负担情况。
```
1)携带急救包,确定现场安全;
2)挤压伤口周围致出血;
3)流动水或肥皂水清洗创口
4)双氧水冲洗创口
5)必要时固定肢体
6)尽快至医院就诊
附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
狂犬病暴露分级及处置原则
分级 | 与宿主动物的接触方式(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 暴露程度 | 处置原则 |
---|---|---|---|
I级 | 1.接触或喂养动物2.完好的皮肤被舔 | 无 | 无需处理 |
II级 |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抓痕或擦伤 | 轻度 | 立即处理伤口建议接种狂犬病疫苗 |
III级 | 1.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2.破损皮肤被舔3.黏膜被动物体液污染 | 重度 | 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性免疫球蛋白) |
注:
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一般咬伤者第1(当天)/3/7/14/28天各注射狂犬疫苗1个剂量(儿童剂量相同)。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
禁止臀部注射。
虫蛰伤与毒蛇咬伤
临床表现 | 处理原则 | ||
---|---|---|---|
节肢动物 | 蜜蜂、黄蜂、蝎子、蜈蚣、蜘蛛等 | 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和皮肤坏死全身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烦躁、四肢麻木、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肌肉痉挛、晕厥、昏迷、休克、出血、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障碍等过敏者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窒息、肺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 确保现场安全;避免奔跑,局部冷敷及制动, |
毒蛇 | 头部多呈三角形,身上花纹色彩鲜明,尾短而细,上颌有成对毒牙等 |
被咬后护理的关键是完全固定被咬的身体部位并立即送医。
使用止血带和切割伤口会加重毒液的影响,不能将其作为急救措施。
受害者往往需要使用抗蛇毒血清治疗。
重要的是,抗蛇毒血清应针对当地蛇种。
其它措施还包括清洗伤口减少感染风险,辅以气道支持,
如患者此前破伤风免疫接种不足,出院时还需接种破伤风疫苗。
治疗取决于咬伤部位、被咬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咬人的动物是否接种过狂犬病疫苗。
主要护理原则如下:
及早进行治疗;
用大量水冲洗伤口;
如果伤口发生感染的风险低,一期闭合;
针对高风险伤口或有免疫缺陷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根据该狗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如受害者尚未进行充分破伤风免疫,应接种破伤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