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称原发冲击伤(primary blast injuries),
为冲击波超压直接作用机体所致损伤,冲击波大小取决于爆炸的强度和环境。
水下爆炸冲击波传导快、能量丢失慢,其致死半径是空气中爆炸的3倍。
冲击伤体表损伤轻,脏器挫伤重,听器、肺脏、胃肠等充气空腔脏器易损伤。
肺冲击伤是现场死亡主要原因。
···
也称投射物伤(projectile wounds),
是抛射的物体击穿皮肤而后穿入深层组织所形成的开放性损伤,可累及身体各部。
包括枪弹伤、弹片伤等原发投射物伤,以及冲击波震碎的玻璃、受打击舱室破裂形成的碎片、爆炸掀起的物体等所致的继发投射物伤。
灾难爆炸伤时民众穿透胸部和腹部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战争期间身着防弹衣的军事人员。
···
是冲击波将人抛起后导致的损伤,可累及身体各部,常见的有骨折、创伤性截肢、颅脑伤和躯干伤等。
···
也称混合爆炸伤,
前述3种致伤机制外的所有其他爆炸相关损伤,
包括烧伤、辐射暴露、化学品损伤、吸入性损伤、窒息、挤压伤、心绞痛、高血压和心理异常等。
严重的爆炸复合伤伤员常死于致伤现场,
部分伤员死于后期的严重并发症如多器官功能衰竭;
但恐怖爆炸伤伤员的死亡分布则呈现“一高两低”规律,
即直接死亡率高,早期和晚期死亡率低,
表现为爆炸发生后 4 h 内死亡率高 (80%-90%),
而4-24h的早期死亡率及24 h以后的晚期死亡率低,分别为3%-4%及4%-6%。
···
爆炸复合伤的致伤效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作用的相互加强或扩增效应的结合
,因此伤员病理生理紊乱常较单因素所致多发伤和多部位伤更加严重而复杂,
不仅损伤范围广,涉及多个部位和多个脏器,而且全身和局部反应较强烈、持久;
···
爆炸伤的破坏作用和地面杀伤力异常巨大,人员伤亡比一般伤类时呈扩大趋势
而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爆炸发生在不同场所所造成的伤亡具有不同特点,
···
有学者将其归纳为3种类型:
1) 发生在封闭空间的爆炸:
①直接死亡率约为8%;
②住院率较高;
③肺冲击伤、气胸、鼓膜撕裂的发生率较高;
④原发性冲击损伤较重;
⑤烧伤发生率较高;
⑥肝脾损伤发生率较高。
···
2) 发生在开阔地区的爆炸:
①直接死亡率较低(4%左右);
②伤员发生软组织穿透伤的可能性较大;
③发生在人员密集处的爆炸也会引起较 多的肺冲击伤、肠穿孔和烧伤。
···
3)造成建筑物坍塌的爆炸:
①直接死亡率最高,可达25%;
②伤员往往会因建筑物坍塌而伴有吸入性损伤和碾压伤,骨折发生率也较高。
···
爆炸伤的早期并发症凶险,晚期并发症增多;杀伤面积大,损伤部位多,造成多部位伤的比例增加;随着休克、出血、昏迷等并发症和冲击伤、多部位伤、烧伤的增多,重伤的比例也相应增加。
···
爆炸伤伤员往往外伤和内伤同时存在,有学者报道的一组爆炸伤中,同时有外伤和内伤的伤员占40.5%。
···
爆炸伤常表现出伤情的多样性与变化的复杂性。特别在烧冲复合伤或机械性创伤复合冲击伤时,热力因素造成的体表烧伤或机械力所造成的组织损伤(如骨折,大出血等)显而 易见,但同时发生的机体冲击伤则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极易造成漏诊与误诊。
····
离爆心越近,发生冲烧毒复合伤的机会越多,其次是冲毒复合伤。
···
爆炸伤伤员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分的严重损伤是非爆炸伤伤员的3倍,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分者达非爆炸伤伤员的4倍,
需要外科和ICU治疗者更多,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更长。
由于致伤机制复杂,伤员表现外轻内重,常易漏诊,且救治矛盾多,故预测爆炸伤严重度对救援意义重大。
···
爆炸伤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爆炸伤伤情严重度受爆炸强度、周围环境、伤员与爆炸点距离等影响。
爆炸产生的压力幅度与距爆炸点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故如果可能,救援人员应获取爆炸物性质、伤员与爆炸中心的距离,
是否有潜在的毒性物质暴露等爆炸现场和受伤时的详细信息。
···
发生严重爆炸伤的标志包括任何肢体的创伤性断裂,≥4处体表伤,>10%体表面积烧伤,
颅骨和面部骨折,头部或躯干穿透伤等。
鼓膜破裂是冲击伤的特征性损伤,
有鼓膜穿孔就代表经受了爆炸伤,
其发生与爆炸强度、爆炸时耳的方向等有关。
鼓膜破裂曾被认为是严重冲击伤的标志。
···
爆炸现场环境不稳定,
可能发生二次爆炸、化学危险品暴露等次生灾难,
爆炸伤现场医学救援同其他灾难救援一样,
仍然应遵循“先救自己再救伤员”的原则,
确保救援者安全是第一位的。
同理,搜寻到伤员后应尽快使其脱离危险区域,避免再次受伤。
不要低估那些对救援人员来说存在潜在危险的因素,
包括活跃的射手、二次爆炸装置和受损的基础设施(如建筑物倒塌、火灾等)。
为了降低救援人员的风险,
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PPE),
一个安全的现场和现场动态的风险评估是必需的。